“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非到金湖的荷花荡,无以体会这样的诗境。一座荷花荡,打造的越来越有味。文化的挖掘,让历史有了深度,让文化有了厚度,让游子的乡愁有了寄托之处。江苏旅游不可错过金湖万亩荷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境;淮安旅游一定要感受金湖荷花荡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诗情。
笔名独旅,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以游记、随笔为主,出版有散文集《独旅行疆》。作品散见于《中国地名》《中国工商报》《扬子晚报》《淮安日报》《淮安新周刊》《佳作》《清江浦》《大运河文学》等。有多篇文章在各类征文中获奖,《循着总理的足迹前行》获人民网“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征文三等奖。
何不载荷归
文 / 赵海洋
春已去,夏又来。走进荷花荡,何不载荷归。
我为荷来,我向东去。赶在谷雨的日子,姹紫嫣红已逝。“杨花落尽子规啼”“门外无人问落花”,我为荷匆匆。
金湖,湖多,水多,荷也多。以荷闻名,喻为“荷花之乡”。纵横交错的湖泊,托浮起一座水上的城市,那是开在水上的一朵莲。取名“金湖”,喻意日出斗金。想到金湖,想到梦里水乡。清新淡雅的荷,亭亭玉立。
知道金湖,是31年前。那时金湖虽是荷花遍野,却未曾以荷闻名。那一年秋天,带着鱼跃龙门的梦想,走进淮安的一所高校。因为是刚恢复招生不久的学校,定向苏北,全班22人,15人来自金湖。从黎城到吕良,从金北到金南,从戴楼到塔集,从陈桥到闵桥,15个同学的家,覆盖了金湖大部分乡镇。
我们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金湖人的聪明、勤奋、执着、坚强,让我心生羡慕。梦里的水乡,又让我心生向往。教室里的苦读,星空下的仰望,让我对金湖有了更多了解。
难忘30年前夏日的闵桥之行,入住同舍好友的家。乡村的原野,宁静安详。门前一片荷塘,荷叶田田,蛙声十里。微风拂过树梢,荷塘边的漫步,一轮明月朗照。皎洁的月光下,我们笑谈人生,畅想未来,唯一没有畅想的是别离。
时光如水而过,同学的英年早逝,年轻的生命走向往生。足球场上矫健的身姿,那一张灿灿的笑脸,定格在记忆深处。再想到那一夜的荷塘月色,心底便有了一丝惋惜、疼痛与不舍。念及往事,总有一幅剪影,张贴在思念的窗口,触我远去的相思。
这个春天,踏上金湖的土地,有着回家的感觉,莫名多了一份亲切。我待金湖,如同兄弟。不仅是因为同学,还因为盱眙与金湖,一衣带水,比邻而居。盱眙永丰的划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兄弟血脉情深。
从金湖支线出,一尊雕塑入目,那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荷。浅浅的金色,温润典雅。花瓣微拢,似手掌托浮起生命,让人顿生肃穆与景仰,莫名想到佛前的那朵莲。我将一莲相赠,祈愿兄弟天堂安好。
一路奔荷花荡而来,一路是荷的身影。在金湖,遇见最多的就是荷了。金湖荷花艺术节的打造,让金湖与荷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什么季节,无需到荷花广场,也无需到荷花荡,都可以看到荷的身影,张贴在小城的每一个窗口。荷花、荷叶还有那朵莲,那是一个荷的世界。清新淡雅,清凉一夏。
曾于荷花盛开时节,应好友之约,相聚荷花荡。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非到金湖的荷花荡,无以体会这样的诗境。
荷塘漫步,看荷花盛开,看一叶轻卷,将心思收藏。难忘万花丛中的回眸一笑,深情款款。在一片热闹与嬉戏中,我们都成了游走在荷间的鱼。
常去回忆荷花仙子的忠贞不渝,生死相恋的爱情故事让心头落满伤悲。也常去回忆“望月亭”前的曲折环廊,遥想当年苏东坡、秦少游、黄庭坚,中秋赏月,夜泊于此。一叶扁舟,浆声欸乃,三两知己,把酒言欢,留下优美诗篇。站在亭前,感受东坡的“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诗情。横荡酒、桥头月、庙后泉,人间有味是清欢。
世事沧桑,再到荷花荡,新叶还未裁出,枯叶还在凋敝。荷花荡里茫茫苍苍,远处传来布谷鸟的鸣叫。荷塘里的挖藕人,推着小船,一下一下踩着河藕,不时从水中捞出一支藕来。远处的垂柳如烟,近处的残荷如画,在我眼前勾勒出一幅泼墨的水墨画卷。
故地重游,仙子依旧。紫藤长廊下,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的紫藤花在怒放,在这个春天里引颈高歌。浓荫密布的长廊,蓬勃向上的绿,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扑面而来。
走过“少游憩园”,小亭檐角飞挑,在诗意中张扬。居于高邮湖畔的秦少游,曾驾舟游湖,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和传说。我总想到他的《词笑令(采莲)》:“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打造少游憩园,将传说中的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故事展现在游人的面前,可谓匠心独具,妙不可言。
憩园边上是徐达亭,此亭亦为后建。朱元璋“炮打功臣楼”之后,徐达随“洪武赶散”来到此地。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刮了一场大风,湖荡的水潮退去,露出滩地,有老两口下湖拾湖蚌时,发现一个汉白玉的石碑,刻有“徐达之墓”,经考证为徐达的“衣冠冢”。故在此处建亭,以作纪念。
走进“荷文化体验馆”,让我耳目一新。声光电的组合,再现了荷的四季盛景。一首首咏荷的诗,一幅幅以荷的画,在脑海里往复。禅意、诗意、荷意,交相辉映。我恍惚看到了荷的袅娜娉婷,也恍惚听到了诗人的浅吟低唱。只有荷都,才有这样的大气魄、大手笔,打造这样的荷文化基地。
一路走,一路听着导游的讲解,一路任思绪纷飞。一座荷花荡,打造的越来越有味。文化的挖掘,让历史有了深度,让文化有了厚度,让游子的乡愁有了寄托之处。
夜色沉沉的长夜,春雨潇潇。想到荷花荡,想到荷花,想到荷叶田田,想到那朵莲,心底氤氲起水乡的温润来。
这个春天,走进荷花荡,何不载荷归。
![【“杉青水秀 为荷而来”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荷花荡之歌 【“杉青水秀 为荷而来”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荷花荡之歌]()